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

缺鐵性貧血

  去看醫生時,他說是姿勢性低血壓,不知道有沒有一樣嚴重,至少要補充鐵質是無庸置疑的!
 お医者さんからの診断によると、姿勢が変わることによる低血圧だそうだけど、いずれにせよ、鉄分を摂取するのは必要だ。

http://news.epochtimes.com/b5/8/8/27/n2243059.htm

貧血是指血液中的紅血球細胞濃度減少、血色素降低的狀態。一般情況下,男性及女性的紅血球細胞濃度及血色素之正常值如下:
項目 參考值
紅血球(RBC)
男性:4.5-5.9 106/UL
女性:4.0-5.2 106/UL
血色素(Hb)
男性:13.5-17.5 g/dl
女性:12.0-16.0 g/dl
什麼是缺鐵性貧血?
  缺鐵性貧血是因為鐵質不足所引起的,據統計,台灣地區19-44歲的育齡期婦女中,患有缺鐵性貧血者的比例高達60﹪,是台灣最常見的貧血類型。
貧血會產生哪些不良後果?
  貧血極易造成頭暈目眩、蒼白、呼吸急促、心悸等症狀,嚴重者會有嗜睡、食慾不振、心臟擴大,甚至心衰竭等症狀產生。這種現象是因為貧血時,氧氣無法被充分運送到身體的各部分(尤其是腦部)所致。

自我診斷方法:
  皮膚:臉色蒼白、泛黃、失去光澤。
  眼睛結膜:用手指翻開下眼瞼較蒼白。
  舌頭:舌面光滑、舌尖或舌痛。
  指甲:指甲失去光澤、泛白且變薄、斷裂;指甲前端向外彎曲。
  心臟:心悸、氣喘、心慌或心跳加快。
  頭髮:頭髮乾燥、脫落。
  腦部:頭暈、記憶力減退、注意力不集中。

缺鐵性貧血日常保健
  飲食方面:均衡攝取食物,如動物性蛋白質、鐵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B群或葉酸等。  
藥物方面:可遵照醫師醫囑,補充鐵劑,但服用鐵劑後,忌喝牛奶、茶或咖啡,並且多吃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,以利鐵的吸收。
  生活方面:若有罹患潰瘍性疾病,應及早治療,否則容易加重貧血。避免罹患感染性疾病,以免增加體力與養分的消耗,甚至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,影響鐵的吸收。

貧血是常見的血液疾病,多數人都會自認是營養不足而忽略背後可能潛在的疾病。提醒您,貧血的病因繁多,每個人在平日自覺有貧血症狀時,應就診請醫師檢驗診斷是否患有貧血,罹患的是哪種類型的貧血,並及早接受治療。
文/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員工診所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

沒有留言: